作者:许云辉
“臣启陛下:中书令处于国家政权关键位置,乃百官之本,担任该职者必须是公认的通明公正之人!汉武帝当初因日夜在后宫游乐宴饮,为图方便暂时任用宦官典领中书,‘非古制也。’臣恳请陛下响应古代礼制,立即罢免位居中书令高位的宦官,不能再让这个‘专权邪辟’的家伙再接近皇帝!”
汉元帝对前将军萧望之的劝谏置若罔闻,被不点名弹劾的中书宦官石显恼羞成怒,恨之入骨。他不择手段疯狂打击报复,联合其他权宦与外戚诬陷萧望之谋反。萧望之打蛇不死反被蛇咬,最终被逼得服毒自杀。之后,石显趁热打铁,诬陷两名为萧望之鸣冤的高官,使他们被废官禁锢,终生不得再被任用。
石显为何能得到汉元帝如此信任?
(一)宣帝心腹
石显早年因横行不法而遭腐刑,从威武雄壮的壮汉变成不男不女的刑余之人。孰料阴差阳错成为太监后,石显因受过一定程度教育,在后宫一群睁眼瞎的太监中显得鹤立鸡群。他通晓法令政务,“善为请奏,能称其职”,由此受到汉宣帝赏识,因祸得福升任中书令副职中书仆射。
司隶校尉盖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坚决反对汉宣帝“信任中尚书宦官。”汉宣帝认定他发泄怨恨诽谤,诏令将其逮捕。最终,盖宽饶被冠以“大逆不道”罪名,“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以死明志。
石显在汉宣帝力挺下,很快在朝堂站稳脚跟。他与中书令弘恭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利用汉宣帝培植宦官集团钳制外戚集团心理,趁机擅权乱政,开启两汉宦官专权的先河。
(二)权倾朝野
汉元帝即位后,因体弱多病,“不亲政事”,便把目光投向已升任中书令的石显。他认为石显长期主管中枢,且作为宦官没有外党,业务精纯值得信赖,“遂委以政。”
石显为人机敏聪慧,城府极深,擅长揣测皇帝心思,善用诡辩之术中伤陷害异己。此人心胸极为狭窄,睚眦必报,动辄上纲上线以严峻刑罚处罚异己者。部分正直大臣早对他擅权作恶心怀不满,在他公然逼死萧望之后,忍无可忍义愤填膺或密奏或面奏告发石显罪行。石显命令爪牙伪造证据诬陷这些大臣,使他们或获罪下狱、或被剃光头发服苦役、或被逼自尽、或被斩首示众。
经学家京房对“中书令石显专权,(石)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扰乱朝纲极为不满,巧妙借助灾异之说进谏,提出定期考核官员以整顿吏治的“考功课吏法”。他在与汉元帝讨论政事时,明确指出灾异的根源便是当朝执政者。汉元帝假装糊涂:“您说的祸乱根源是谁?”京房几乎捅破窗户纸:“就是皇上最信任人!一个能参与运筹帷幄且能决定是否任用贤才治国的人!”汉元帝心知肚明,京房指的正是石显。京房甚至在亲友面前指斥:“中书令石显与尚书令五鹿拼命巴结皇上,皆为‘巧佞之人也!’”
京房的官员考核制度严重触犯到达官贵人的既得利益,更招致石显与五鹿充宗的忌恨。石显挖空心思罗织罪名,诬告京房在魏郡太守任上与淮阳宪王的舅父张博大逆不道,“非谤政治,归恶天子,诖(guà)误(连累)诸侯王。”汉元帝龙颜大怒,将京房及张博等人在闹市斩首示众。
在石显疯狂杀戮下,“自是公卿以下畏(石)显。”
(三)大奸似忠
石显为稳固地位,与“中书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结为党友”,通过暗箱操作,肆无忌惮将不顾廉耻追随他们的粉丝授予高位。正直人士对他们沆瀣一气卖官鬻爵的罪恶行径深恶痛绝,编写童谣让孩子们传唱:“牢梁石显本事大,五鹿充宗是一家;手中官印多又多,身上绶带舞婆娑!”
石显因舆论一致指责他是害死“当世名儒”萧望之的幕后推手,生怕由此得罪天下饱学之士,于是放低身段“深自结纳”谏大夫的贡禹,并不遗余力向汉元帝力荐他。在他的精心操作下,贡禹越过九卿台阶,直接升任御史大夫。这番操作成功蒙蔽了天下学士,都改口称赞石显是没有妒害之心的正直宦官。
石显深知纸包不住火,天长日久,自己擅权之事必定广为人知。他生怕有人利用掌握的证据离间自己与汉元帝的关系,于是先下手为强,时常向汉元帝坦白自己所犯的某些无关痛痒的小错误,装模作样痛心疾首上纲上线给自己扣帽子。汉元帝派人调查核实,发现石显坦白之事大多属实,更对石显的“忠诚”坚信不疑。
石显为获得汉元帝的无条件信任,挖空心思设计出一场好戏:他奉命出宫前,特意禀告汉元帝,万一事务繁忙错过宫门关闭时间,请皇帝诏令门吏开门。汉元帝答应后,石显故意在外逗留至深夜时分才回宫,自称手中有皇帝命令开门的诏令。
次日,有人上书告发石显“命矫诏开宫门。”汉元帝果然中计,含笑将弹劾书给石显看。石显痛哭流涕申诉:“陛下偏爱小臣,令小臣处理政务,谁知‘群下无不嫉妒欲陷害臣者’!像这样弹劾小臣的事肯定不止这一件!小臣只希望圣明君主了解愚臣忠心与处境。愚臣出身微贱,做事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或不怨恨。臣请求立即归还掌管国家枢机的重要职务,回后宫继续做个打扫卫生的奴役!”汉元帝被他的高超演技迷惑,“以为然而怜之,数劳勉(石)显,加厚赏赐。”
石显这出戏名利双收,不仅更得到汉元帝宠信,收到的赏赐以及收受的贿赂合计高达一亿。
(四)元帝偏宠
石显因左将军冯奉世父子极富声望,且长女冯媛为内宫昭仪,“心欲附之”,于是向汉元帝力荐冯昭仪的哥哥冯逡入宫侍奉。汉元帝召见冯逡,欲任命其担任侍中。冯逡正直廉洁,非但不感谢石显的举荐之恩,反而趁机面奏许多石显专权秘事。汉元帝大怒,立即罢免冯逡。
在御史大夫缺位时,群臣一致举荐大鸿胪冯野王补位。冯野王是冯逡的二哥,在被考察的官员中因品行与能力首屈一指,而成为御史大夫最佳人选。汉元帝犹豫不决,征求石显意见。
石显因冯逡曾告发自己专权,对冯氏兄弟恨之入骨,趁机明褒暗贬:“九卿中,的确没有谁的能力与才华超过冯野王!但是,陛下别忘了,冯野王可是冯昭仪的亲哥哥啊!臣担心后世人因此指责陛下抛弃许多贤才不用,故意让外戚担任三公高职!”
汉元帝恍然大悟:“说得好!!朕没想到这一点!”于是,他鹦鹉学舌对群臣解释:“朕若任用冯野王为三公,后世必定认为我偏宠后宫亲属!如此,只能委屈他了!”于是,他下诏极力赞美冯野王,给他戴上几顶高帽子后,“废而不用。”
(五)病死归途
汉元帝即位后,便将长子刘骜立为太子。刘骜长大后,“颇有酒色之失。”汉元帝大失所望,一度考虑改立“有材艺”的次子定陶王刘康为太子。石显旗帜鲜明力挺刘骜,“拥祐太子颇有力。”汉元帝在综合因素影响下,依旧选择刘骜继位。
汉成帝即位后,利用外戚制衡权宦,以明升暗降方法将石显调离权力中心,担任“长信中太仆,秩中二千石。”
当初,“石显贵幸,专权为奸邪”时,“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皆阿附畏事(石)显,不敢言。”此时,匡衡等人联名上疏弹劾石显及其党羽的旧恶。汉成帝顺水推舟将石显与牢梁等免官,“徙归故郡。”石显沿途“忧满不食,道病死。”
石显“专权擅势,大作威福,纵恣不制,无所畏忌,为海内患害” ,除了他能挖空心思获取汉元帝的信任与纵容,还因为汉元帝优柔寡断的性格短板。
萧望之是托孤大臣,遭石显勾结外戚诬陷后,为自证清白“饮鸩自杀。”汉元帝闻听噩耗,犹如晴天霹雳,“乃却食,为之涕泣,哀恸左右。”他愤怒地召见石显等人,质问萧望之死因。石显等人语焉不详,“皆免冠谢。”司马光评论道:“‘(汉元帝)
虽涕泣不食以伤(萧)望之,而终不能诛(弘)恭、(石)显,才得其免冠谢而已。’如此善恶不辨,奸臣岂能受到惩罚?”
可见,正是汉元帝良莠不分、优柔寡断,才使石显这类奸邪“得肆其邪心而无复忌惮。”
在家天下专制这块温润的土壤里,石显之类的奸佞之臣得以大量滋生且大行其道,正是历史的必然!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且于同月入职杏坛,2022年10月退休。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百万余字。
股票配资在线查询网站,全国十大配资,推荐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