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贺辉 张海振 潍坊报道
“您年龄大了身体不大好,尽量少出门,有什么事、需要什么东西你就说,缺药、缺菜了我们给你们采购。戴口罩、勤洗手,咱健健康康地过个好年。”1月10日这天,昌邑市围子街道围子村的网格员刘麦先、马伟平再次到重点人群家中走访摸底,跟踪老人们感染新冠后的康复情况。
围子村有1.4万流动人口,防疫压力非常大。截至1月10日,1116名村民中有515人“阳过”,近几天新增感染人数明显下降。村党支部书记马志峰介绍说,疫情防控“新十条”施行以来,村两委通过大力宣传减少聚集,对重点人群分类建档、重点帮扶,倡导药品共享和拆借等一系列措施,在街道卫生院的医疗支撑保障下,目前该村疫情防控整体平稳有序,全体村民未出现重症病例。
网格员买菜送药服务到户 药品紧缺时拆借共享渡过难关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围子街道围子村时,村民们正在领取鸡蛋、花生油等春节福利,村党支部书记马志峰趁这个机会,继续进行防疫宣传,号召大家少出门、少聚集。围子村有356户、1116名村民,13岁以下儿童159人、孕产妇1人、60岁以上老年人287人。老年人和儿童比例达到40%,加上村辖区多个企业工厂的1.4万外来人口和农村大集,给村里的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疫情防控“新十条”施行以来,村里的6名网格员比平时更忙碌了。
网格员刘麦先负责村里的57户、161人。1月10日下午,她和网格员马伟平继续入户走访重点人群,更新摸底统计数据,发放疫情防控明白纸,为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点人群送药品、采购米面粮油、液化气等生活用品。
73岁的马振法和老伴张香兰正在家里看电视,网格员敲门提醒他们戴好口罩后才进屋。马振法气管不好,不久前刚住过院,老太太高血压、高血糖,感染新冠期间发烧到38.9℃。“头疼、头晕、浑身酸、没劲,咳嗽。”马振法告诉记者,之前家里备有布洛芬,老两口感染新冠期间网格员又给送来了止咳药,经常打电话询问缺不缺菜、有什么需要。临走时,网格员马伟平嘱咐他:“你平时喜欢喝两盅,最近也别喝了,年龄大了少出门,有什么事、需要什么东西随时打电话。”
从马振法家出来,两名网格员又去了村民马金东家。“病情严重那几天,儿子儿媳买了菜给送到门口,后来他们也阳了,有什么事网格员都能给帮忙。”70岁的马金东和老伴见到网格员满脸的高兴。马金东高血压有时能到160mmHg,半个月前老两口感染新冠后买不到药,发烧、咳嗽、浑身酸痛没劲,网格员给他们送来了布洛芬和止咳药,服药三天后症状缓解。
网格员入户走访摸底,为重点人群进行健康监测并分类建档
围子村党支部书记马志峰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新十条”施行以来,村里迅速调整防控措施,天天在微信群里呼吁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网格员将疫情防控明白纸发放到每家每户并解答群众关心的疫情防控知识。在前期摸底排查的基础上,对60岁以上老人、3岁以下儿童、独居老人、贫困户、基础疾病人群等进行了分类建档,并对特殊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和帮扶。
在药品最紧缺的几天,围子村两委与诊所、药店加强联系,做好药品调配,并在村民之间倡导药品共享和拆借,鼓励家中药品有余量的暂时借给急需的村民,保证每个村民都能有药可用。在围子村所属的滨河社区,记者见到了附近几个村子合建的共享药箱,由家中药品、防护用品有余量的村民自愿捐赠,有需要的村民登记后按需领取。
围子街道滨河社区的几个村合建的共享药箱
围子村里有农村大集,为了强化人群聚集防控,村委安排专人督导组织分散摊位、赶集人群戴口罩。村支书马志峰说,村里倡导红事缓办、白事简办,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的聚集,截至记者采访的1月10日,该村疫情防控整体平稳有序,全村未出现重症病例。
家庭医生上门服务 退烧药紧缺时限购2片但一直没断供
“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二三十人来打针、买药,从七点半开门到晚上七八点钟一直在忙,中午也没空休息,我和媳妇只能轮流吃饭。”围子村卫生室的村医马春民告诉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村里的感染高峰从12月25日前后开始,到1月5日左右结束,持续10天左右,从医30多年的他第一次这么忙。这段时间,马春民共接诊了300人次左右,其中以老年人居多,多数是轻症病例。
围子村卫生室的医生马春民说,治疗新冠感染的药品基本未出现断供
1月10日这天,马春民的卫生室接诊10人次左右,就诊人数明显回落。他嘱咐每个来就诊的村民多休息,恢复期间不能干体力活,年龄大的尽量不要自己做饭,出现胸闷、气喘要及时联系。
马春民告诉记者,得益于村里一遍遍的宣传,老年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大都比较强。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间,昌邑市的医药公司加班加点保证药品供应,他的卫生室基本没有出现药品断供的情况,全村也没有出现重症病例。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来到围子街道卫生院时已经是中午,病房、药房里仍在忙碌。院长姜言兴告诉记者,卫生院服务围子街道的常住和流动人口共10万多人,其中老人约1.6万,儿童约1.2万,孕产妇近1000人。卫生院目前有240多名员工,在分级医疗体系中负责轻症患者的首诊接诊、重症患者转诊等。
围子街道卫生院病房里,医生正在为患者诊疗
“接诊的高峰期出现在12月中旬到1月初,当时我们调动了卫生院的一切力量充实到发热门诊,对来就诊的辖区居民应接尽接、应治尽治,做好基层首诊。每天拍胸部CT的患者有30多人。”围子街道卫生院医务科主任张林华介绍说,疫情防控“新十条”实施以来他们迅速重新制定预案,并进行了培训、演练。
卫生院配备有血氧仪,患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不足、呼吸频率异常等情况时,立即通过医联体、医共体等绿色转诊通道向上级医院转诊,最多的时候一天转诊了七八名病例。由于转诊及时,目前没有一例患者在该卫生院出现意外。
“药品最紧缺的时候,群众来买退烧药只能每人限购2片。但我们告诉村民,药房24小时开着,吃完没退烧可以再来买。这期间,退烧药一直没断供。”姜言兴院长说,感染高峰期间该卫生院药品供应非常紧张,后来随着药品供应增加,逐渐放宽了购买数量限制,目前该卫生院感冒、退热、镇痛、抗炎、止咳、腹泻等药品都很充足。
围子街道卫生院的家庭医生为重点人群上门送诊服务
该卫生院医务科主任张林华介绍说,通过前期建立的家庭医生团队,卫生院对辖区65岁以上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孕产妇、合并基础疾病等重点人群进行了统计摸排和危险因素分级评估,为重点人群提供用药指导,为行动不便的上门送药送诊。目前围子卫生院共有41个家庭医生小组,每组配备4名医护人员,感染高峰期间,每天出诊最多达200次左右,保障农村重点人群有病可医。
张林华告诉记者,目前围子卫生院住院的80多名病号中有80%左右都存在新冠病毒感染症状,医护人员感染比例也很高,很多医护在症状缓解后坚持上班。病房里的患者看到他们坚持上班,心疼地说:“我们还能在这里打上针、休息一下,你们自己都顾不上给自己打针。”
“听到患者这么说,我们就很感动,感觉所有的劳累、付出都是有意义的。”张林华说,最近一个月疫情防控中,他们经历了种种困难,顶住了极限挑战,调动了人员的最大潜力,也积累了物资配备、人员调配、病床准备等方面的经验,下一步将继续尽心尽力做好患者接诊工作。
股票配资在线查询网站,全国十大配资,推荐配资股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